◎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其实,去年出台的《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对准入条件有所涉及。
我们主要做的是示范产品,彼时的光伏产业应用与现在的刚好相反,主要应用于边远落后地区,解决特殊地区供电困难问题,发电系统也主要以小系统为主其实早在2008年,在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发布的关于《江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里就指出,光伏产业形势,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朝阳,在过热的发展势头中,存在一定的隐忧。
饭桌上的彭小峰很少说话,对于赛维近况的询问,他也一概以沉默应对。恒瑞新能源集团被看作是赛维的一个救星,2012年10月23日,这家于9月29日新成立的、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占股40%的新能源公司,溢价购买了19.9%的赛维股份。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人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包括彭小峰。而在此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电力,STP.NY)董事长施正荣同样退居二线,把经营管理权交给了此前担任首席财务官(CFO)的金纬。我们不是说需要他们的资金,这实际是一种强强联合,我们着眼的是以后的合作,这是我们的未来规划。
2007年6月,赛维便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交所,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国外上市的企业。而新余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则很无奈地表示: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一定要救,(赛维破产)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何况是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值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她。
现有的产业融资环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有竞争力太有可能变成无竞争力。10GW,建设成本是1000个亿,按照全国平均日照和脱硫电价水平,每年发出的电约为100亿kwh,每年补贴的款项应当是40个亿左右。如何公平、公正地切割这块蛋糕才是业内翘首以望的问题。10GW,这确是一个令人振奋又令人担忧的数字。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可在现实产业环境中,却是一件看得明白,说不明白的事情。
但是让决策者自己给自己制定监督机制,那只是好人政治的畅想。既要市场化的发展,保证国家初衷的实现,又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审批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工作中,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业已成为一种规律,好像一时也难以彻底扭转。10GW确定了,在补贴资金准备、区域分配、技术标准都已确定的前提下,国家是否可以考虑将项目的审核、发放交由一个公平的第三方来操作。
面对国家资源的分配,来自不具竞争力企业、地方政府、银行和特权势力的各种压力,都会汇集到项目的审批机构。这必将成为光伏企业家头脑发热、各地方政府新一轮盲目助推的理由,也必将使得补贴资金准备不充分、补贴款项不能按时到位的被动局面更加复杂。扶持重点企业既是业内的呼声,更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讲计划、讲政策从来不是中国的弱项,通过完全市场化的平台和手段让计划和政策落地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真谛。
国家资源向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真正做到只有市场标准一个标准,任何压力都将迎刃而解
何况是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值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她。如何避免这一结果,倒是光伏产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齐心协力改进的地方。
动辄千亿,没有审批是不行的,但过去完全由政府审批已经证明也是有问题的。面对国家资源的分配,来自不具竞争力企业、地方政府、银行和特权势力的各种压力,都会汇集到项目的审批机构。国家资源向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还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光伏发展的意义都是深远的。这必将成为光伏企业家头脑发热、各地方政府新一轮盲目助推的理由,也必将使得补贴资金准备不充分、补贴款项不能按时到位的被动局面更加复杂。10GW确定了,在补贴资金准备、区域分配、技术标准都已确定的前提下,国家是否可以考虑将项目的审核、发放交由一个公平的第三方来操作。
既要市场化的发展,保证国家初衷的实现,又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审批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讲计划、讲政策从来不是中国的弱项,通过完全市场化的平台和手段让计划和政策落地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真谛。
10GW,建设成本是1000个亿,按照全国平均日照和脱硫电价水平,每年发出的电约为100亿kwh,每年补贴的款项应当是40个亿左右。这轮产业整合的结果必将是市场份额向具有竞争力企业倾斜。
如果真正做到只有市场标准一个标准,任何压力都将迎刃而解。可在现实产业环境中,却是一件看得明白,说不明白的事情。
但是让决策者自己给自己制定监督机制,那只是好人政治的畅想。真不希望国家做了好事,却因为最后一米不到位,又被谴责。市场化是需要制度来保障的。国家只负责根据财力制定终端市场目标,剩下的审核、发放、落实完全交给市场也是一种制度。
特别是残酷整合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只要稍加救助必将成为一个健康的世界巨人,这10GW就是最好的疗伤。怎么看,都对光伏企业具有极大诱惑力。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要做到好事一定有好结果的关键是项目的审批、发放一定要市场化。
担心很正常,出现不理想结果,也一定不属于国家哪一个部门的责任。扶持重点企业既是业内的呼声,更是经济规律的必然。
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政策通过一个市场的平台,采用国际的标准,通过经济的手段,是否可以化解资源支配中来自国有的还是民营的、有关系的还是没关系的各种压力呢?只有当市场资源是由市场平台和市场手段进行配置的时候,光伏产业的国家政策才会取得最佳的市场结果。光伏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核心是政策与市场的紧密结合。现有的产业融资环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有竞争力太有可能变成无竞争力。如何公平、公正地切割这块蛋糕才是业内翘首以望的问题。
如果70%是个合理的数字,那么10GW对于有竞争力企业电站建设资金的压力就是700亿元,组件的资金需求就是28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工作中,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业已成为一种规律,好像一时也难以彻底扭转。
国家也一直在探讨光伏产业的市场化审批、管理制度。10GW,这确是一个令人振奋又令人担忧的数字
在中国,不是强制的事那算事吗?中国早在09年就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其中第14条明确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规定并网需满足:1列入规划2行政许可3在覆盖范围4符合并网标准。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德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21:00天狐定制
2025-04-05 20:31天狐定制
2025-04-05 20:05天狐定制
2025-04-05 20:01天狐定制
2025-04-05 19:51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9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0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6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